1. 課程目標

    • 引領學生認識天主及天主教的價值觀,成為敬主愛人的好孩子。

    • 啟迪學生認識基督的愛人如己的精神,並效法耶穌會會士的服務精神。

    • 透過自由和友愛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達至全人發展,實踐基督徒生活。

    • 配合華小畢業生特質,使學生在信仰與道德方面不斷成長。

  2. 教學理念

    • 耶穌會教育重視學生的自省能力,與昔日的自己做比較,不斷求進追求卓越。本科的教學理念,以    依納爵教學法(Ignatian Pedagogical Paradigm, IPP)為基礎,透過「背景」、「體驗」、「反思」、「行動」和「評  估」的循環來促進學習,以學生為本的全人教育。

  3. 課程特色

    1. 本科採用天主教香港教區屬下之「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編寫的教材《踏上星光途》,配合耶穌會依納爵教學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結合基督徒故事,從而對自身的經驗反思。
    2. 課業
      • 小一及小二採用《踏上星光途》作業
      • 小三至小六採用校本設計課業,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反思。
    3. 三年級和六年級編訂了配合教材的校本課程。
      1. 三年級---課題《欣賞天父世界》
        • 以本校宗教氛圍天梯的七層油畫(可瀏覽宗教氛圍部份),加入教材內,更具體且具藝術的    美,展現天主的創造。
      2. 六年級---課題《耶穌的使者》
        • 配合耶穌會的教育,本校剪裁課程,讓學生認識來港的耶穌會傳教士的事蹟,介紹與「華 仁」教育相關的傳教士(如孟家華神父、黎烈德神父、巴列德神父、連民安神父),讓他們  能效法耶穌會會士的服務精神。
    4. 六年級畢業系列的校本課程
      1. 升中人生路
        • 配合課題《感恩成長路》本校安排學生到跑馬地聖彌額爾墳場,進行生命教育,從出生開 始到人生的各階段進行反思,從而尋找人生的正確價值觀。
        •  
      2. 海邊靜思
        • 配合課題《靜思好處多》本校除了日常的靜觀祈禱及放學前反思外,特別安排學生到石澳 海灘感受天主創造的美,以及進行靜思活動。此外,還會到石澳天主堂靜修舍朝聖,體驗 靈修所得到的平安。藉著體驗活動,讓他們在未來的路上遇到困難或挫折,都能迎難而上,   與主同行,感受到在主內的力量和平安。
  4. 與關注事項有關的項目

    • 放學前反思 / 意識省察

      • 每天放學前,會於班房進行反思,回顧一天,學習感恩和欣賞萬物的真、善、美。五、六年級每月一次放學前進行意識省察,過程中與自己的內心對話,透過回顧、感恩、反省、求恩,感受天主的臨在,與天主更加親近。

      •  

    • 多元智能評估

      • 小一全年以及小二上學期以多元智能評估作評核。

      • 小二下學期以及小三至小五均有多元智能評估,為總結性評估的部份分數。

    • ARVR學與教

      • 配合課程內容及學習重點,課堂會安排學生到虛擬實境室進行學習。

      • 年級 課題 主題
        一年級 第四課 喜樂滿聖誕 耶穌在馬槽中誕生
        二年級 第一課 天主愛中國 黃山山脈
        三年級 第一課 欣賞天父世界 天主創造天地
        四年級 第六課 生命真妙 感受初生嬰兒視覺,天主與我們分享了他的生命
        五年級 第三課 跨越死亡 感受人生最後一段路程,到天國的
  5. 宗教氛圍

    1. 天梯油畫---天主創世的偉大及美善
      • 天梯「七天創造天地」油畫,這條學生上落的主要樓梯叫「天梯」,經過每層會看到的大型油  畫,按聖經記載天主七天創造宇宙萬物的經歷。
      • 最初 第一天

        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

        (創1:2)

        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天主見光好,就將光與黑暗分開。天主稱光為「晝」,稱黑暗為「夜」。

        (創1:3-5a)

      • 第二天 第三天

        天主造了穹蒼,分開了穹蒼以下的水和穹蒼以上的水。天主稱穹蒼為「天」。天主看了認為好。

        (創1:7-8a)

        天主說:「天下的水應聚在一處,使旱地出現!」事就這樣成了。天主稱旱地為「陸地」,稱水匯合處為「海洋」。天主看了認為好。

        (創1:9-10)

      • 第四天 第五天

        天主說:「在天空中要有光體,以分別晝夜。」…天主於是造了兩個大光體:較大的控制白天,較小的控制黑夜,並造了星宿。…天主看了認為好。

        (創1:14,16,18b)

        天主說:「水中要繁生蠕動的生物,地面上、天空中要有鳥飛翔!」…天主看了認為好。

        (創1:20,21b)

      • 第六天 第七天

        天主說:「讓我們照我們的肖像,按我們的模樣造人。…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
        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

        (創1:26,28,31a)

        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就在第七天休息,停止了所作的一切工程。天主祝福了第七天,定為聖日。

        (創2:2-3a)

    2. 馬賽克
      • 這幅馬賽克壁畫是「聖三環視華小學生及校友在世上活出畢業生特質」馬賽克壁畫。壁畫上有 一個願意為他人服務、關心弱小的男孩子,展現出華小畢業生特質。
    3. 聖母像
      • 聖母像從肇輝臺舊校舍一直保守著華小的每一位學生,別具意義。
    4. 辨善惡跳飛機
      • 懷舊的跳飛機遊戲加入宗教元素,加深學生跟隨主的心。
      • 影片1
    5. 耶穌會足跡
      • 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St. Ignatius Loyola)三十三歲時才開始正式在學校讀書,跟孩子們學拉丁  文,提醒老師從孩子角度看「學習」。
      • 浮雕展示聖依納爵在給予少於二十四小時通知下,派遣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到亞洲傳  教,最後卒於中國上川島。方濟各忠於使命的精神值得教師學習。
      • 三樓教員室大門的左邊有義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Fr. Mateo Ricci SJ)與右邊明朝禮部尚書兼大學士徐光啟的文化交談的畫像,提醒老師幫助學生與不同文化交談的重要性。
      • 浮雕左邊的潘佐治神父(Fr. George Byrne SJ)為首的愛爾蘭耶穌會士於1926年抵港,在港大建立利瑪竇宿舍,並於1971年由最右邊的校監巴烈德神父(Fr. Cyril Barrett SJ)與番禺會所創立本校(巴神父亦於1967年社會動盪之際重建利瑪竇宿舍)。右邊第二位是連民安神父(Fr. Joseph Mallin         SJ),是一位從孩子角度做教育工作的創校校長。這些在香港經歷困難考驗後創立教育事業的耶穌會士,提醒教師教導學生為了夢想不怕冒險,能從失敗中學習。
      • 位於地下飲水機位置的「心靈甘泉」,意念源於耶穌會的靈修---意識省察。耶穌會重視個人靈修,鼓勵學生透過自省懷有感恩的心,並在萬事萬物中尋找天主。
      • 相片(待)
      • 小聖堂
      • 小聖堂不設座位,學生席地而坐,中央圖案是耶穌會的會徽。學生可以在此看著與大自然有關 的視頻,聽著反思的音樂,祈禱、靜思或看宗教書籍。
      •  
      • 小聖堂耶穌會聖人及創校神父彩色玻璃窗
      • 小聖堂兩旁牆身安裝電燈照明的五位耶穌會聖人及創校校長連民安神父彩色玻璃窗。
      • 相片1-7
      • 馬槽
      • 每年將臨期至聖誕期都會設置馬槽,讓學生感受耶穌降生的平安和喜樂。
      • 相片1-2
  6. 信仰小團體

    1. 基督小勇兵
      • 對象

        已領洗的公教學生(P.4-P.6)

        簡介

        校本特色的信仰制服團隊,設考章制度,並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認識基督,包括:讀經、默觀祈禱、分享、遊戲、生活實踐等。 

    2. 初領聖體道理班
      •  

對象

已領洗而未接受初領聖體聖事的公教學生(P.3-P.6)

簡介

課程讓公教學生明白聖體聖事是耶穌基督藉着所祝聖的餅酒,賜予人生命之糧,使人在教會內與祂共融合一。

 

相片1-12

 

  • 親親小耶穌

對象

P2學生

簡介

本校為低年級設立的信仰小團體,透過祈禱、聆聽聖經故事、配合主題的遊戲和小手工,使團體成員學習耶穌基督的良好榜樣,在生活中愛主愛人。

 

 

7. 信仰培育及福傳

  • 感恩祭

本校全年舉行不同的感恩祭,學生能虔敬地參與禮儀,感受禮儀的氣氛,並一同透過聖言和聖 詠,讚美天主。當中包括:開學彌撒、新春求恩彌撒、畢業及結業彌撒、親子彌撒。

開學彌撒 相片1-14

親子彌撒 相片1-9

 

  • 諸聖節聖人扮演裝束日

藉著諸聖節聖人扮演活動,讓學生加深對教會諸聖的理解及認同,以聖人的德行為榜樣,並於 活動中體會到諸聖節的精神。

相片1-20

影片1

 

  • 聖誕禮儀及聖誕劇

透過誦讀福音,以及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演出聖景劇,讓學生重溫耶穌降生的故事,也透過信友 禱文和神父的降福,感受聖誕節的平安和喜樂。

 

聖誕節是紀念耶穌基督的降生,在天主教信仰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外,這個節日也是不同國家民 族的西方節慶之一,為增加學生對聖誕節日文化的認識及興趣,加深對西方文化的了解,本校 舉辦聖誕市集活動,讓學生感受西方節日的歡樂氣氛。當天為配合學校的活動,設置倫宗攤位, 讓學生一同為主耶穌慶祝生辰,透過人物扮演和派對式拍照,感受主耶穌慶祝生日的歡樂。

 

聖誕禮儀及聖誕劇相片1-14

聖誕市集相片1-9

 

 

  • 苦路

每年四旬期全校師生都會一同參與苦路善工,高年級教友學生擔當不同的崗位,實踐四旬期服 務的精神。我們利用校園的信仰標記、宗教藝術品、視頻等,使學生形象化地感受和反思耶穌 為我們所作的犧牲,讓我們明白主耶穌為世人受苦受難,從中反思自己的不足,並願意學習耶   穌愛主愛人,願意相信及依靠死而復生的耶穌,在生活裡找到盼望。

 

相片0-24

 

  • 復活節活動

復活蛋象徵「新生命」有更新的意思,代表「新的我」,學生透過設計一個獨一無二的復活蛋, 慶祝基督的復活。

相片1-14

  • 信仰小團體聯校活動

每年本校的信仰小團體都會參與港島區聯校活動,藉聯校信仰培育活動,堅定基督小勇兵的信 德和望德,並於日常生活中實踐敢於犧牲,服務大眾的精神。

相片1-10

 

  • 堂校合作

本校與堂區聖猶達堂關係密切,期望透過堂校合作,豐富學生的信仰生活,在生活中與主更親 近。

 

  • 慕道班

本校為有興趣認識天主教信仰,有意領洗成為天主教徒的小四至小六學生,安排參與北角  堂區天主教信仰的兩年制課程。由堂區慕道班導師授課,透過學習和實踐天主教信仰,藉  着彼此分享,讓慕道者確立人生目標,建立信仰圑體,繼而領受聖洗,加入天主教會成為  教友。

 

  • 堂區活動
  1. 兒童及青少年讀經比賽

參與學生透過誦讀聖言,分享基督愛主愛人的聖訓及事跡,讓家庭藉聖言而充滿喜樂,       並將這喜樂與所有人分享。

相片1-8

 

  1. 港島東總鐸區傳教節福傳劇

本校學生以及畢業生有幸獲邀參演港島東鐸區總鐸溫國光神父及其傳教節籌備小組策  劃,並由麥秋老師執導傳教節音樂福傳劇「生命的希望」,為教區籌募建堂及發展基金  委員會籌募經費。

相片1-10

 

 

8. 科組成員

  • 科任老師:曾潔敏主任、李藹兒主任、丘潔萍主任、陳苑君老師、盛麗玉老師、黃祖怡老師、 余劍輝署任主任

 

  • 非科任老師:李志豪副校長、楊穎思老師、馮國麗老師

 

9. 認識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

   

  • 聖依納爵(St. Ignatius of Loyola)的生平(1491-1556)

 

https://www.amdgchinese.org/?page_id=5522

 

  • 反思

我們從聖依納爵身上,如何體現華小畢業生特質?

3.2 能接納自己的長處和局限,並嘗試突破局限;有自信。

3.3 不怕冒險,願意從失敗中學習。

3.4 能認真地承擔起個人的責任,勤奮不懈,盡量發揮天賦才能,邁向卓越。

3.6 聆聽他人的見解時,縱然自己可能持有立場,亦能採取開放的態度。

3.7 具領導能力,帶領同伴履行共同責任。

4.2 願意成為一個祈禱者。

4.4 是個願意為他人服務和陪伴受服務者的男孩子(Boy For and With Others)。

 

影片1 (請LINK 去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_Oh9r6RmK8&t=6s

影片2 (請LINK 去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6pEK02KwU

 

 

10. 相關網站  (按主題就LINK去網站)

 

天主教香港教區

https://kkp.org.hk/

 

公教報

https://kkp.org.hk/

 

公教頻道

https://catholicway.hk/

 

生命恩泉

https://fll.cc/

 

耶穌會中華省

https://www.amdgchinese.org/

 

天主教聖猶達堂

https://www.stjudechurc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