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可能是胃病之警號
胃痛可能是胃病之警號
每個人偶爾都會感到胃痛,大多數情況都是短暫的疼痛,不會引起重視。但如果疼痛難忍,則需要醫治,病人應該向普通科醫生或腸胃專科醫生求診。
徵狀
胃痛的感覺各不相同,例如感到胃絞痛、悶痛、間歇性疼痛、刺痛或灼痛。胃痛可能並無徵兆,而且疼痛感會集中在某個特定區域。短時間的胃痛和反復發作的胃痛通常病因並不相同,以下將淺談引致胃痛之原因。
原因
引起胃痛的原因各種各樣,包括消化不良、胃部發炎或感染、胃瘜肉、幽門螺旋菌相關的胃潰瘍、腸梗阻,以及其他慢性疾病,例如:胃食道反流病(俗稱胃酸倒流)和腸易激綜合症等。
-
進食過量、過快都會導致消化不良,病人會出現短時間的胃痛、胃脹,食慾不佳。
-
急性胃痛有機會是食用了不潔的食物,導致腸胃炎,細菌感染了胃、腸,或血液,有機會影響消化道,導致病人出現水樣腹瀉、腹部痙攣、噁心,甚至伴有發燒。
-
急性胃痛也可能是胃瘜肉引起的,但細小的瘜肉通常不會引起不適的徵狀。但當瘜肉變大後,可能導致胃部內出血或急性腹痛。
-
如果大腸或小腸被阻塞時,病人有機會出現胃痛和腹部腫脹。
-
病人如果長期胃痛,或者在進食後出現胸口灼痛(俗稱火燒心),可能患上胃酸倒流,這是由於「下食道括約肌」鬆弛而引起的疾病。正常消化過程中,它就像一道連接食道和胃部的活門,這道活門會打開讓食物通過。而當食物進入胃部後,活門便會關上以防胃液或胃內食物倒流。
-
長期胃痛,亦可能是幽門螺旋菌引發的胃潰瘍。幽門螺旋菌生存於胃部和十二指腸的黏液層,是一種可以在胃生存的細菌。它保護自己免受胃酸殺死,並引發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
-
腸易激綜合症(IBS)是另一種常見的腸胃病。病人會經常發現胃部痙攣、腹痛、腹脹、排氣、腹瀉或便秘,或同時有腹瀉及便秘。
-
除了胃部本身的毛病外,上腹痛亦有可能是因為胃周邊的器官出現毛病而引起,例如心臟、肝、膽、胰臟、淋巴等等。
診斷和治療方法
舒緩胃痛小建議:
-
舒緩胃痛最好採用「左側睡」姿勢
-
根據研究,左側睡有助於降低胃酸逆流的機會,使胃部感到更為舒服。
-
熱敷肚子
-
用溫毛巾熱敷胃部,能有效舒緩胃痛。
-
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
很多人胃痛時會食慾下降,但是空腹太久容易分泌胃酸,使胃痛症狀越來越嚴重,建議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像是湯麵、粥、饅頭、麵條、豆腐等,避免刺激胃粘膜。
-
服用藥物暫時中和胃酸,緩解當下痛苦。
-
胃痛的大多數情況將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得到舒緩。但是,如果反復出現胃痛或嚴重的情況,醫生會建議病人進行胃鏡檢查以做出進一步診斷。確診後再進行胃痛的治療。
如果經過檢查,發現體內有幽門螺旋桿菌,或胃酸分泌相關的腸胃疾病,例如胃酸倒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醫生也會處方胃酸抑製藥物治療。
-
中和胃酸劑:適合症狀較輕微及發作時間較短者,藥力生效時間快,出現症狀時可馬上服用,即時緩和症狀,但同時藥效維持時間較短
-
H2受體阻抗劑:較適合症狀較輕微者,或可與中和胃酸劑配合使用。通常在15-30分鐘內見效,效果可持續約12小時。
-
質子泵抑制劑:較適合症狀嚴重者,如出現胃酸湧至喉嚨的症狀等等。持續時間更長,可以緩解長達 24 小時。 連續幾天服用時效果會增強。
-
抗生素:醫生或會處方抗生素例如用以治療幽門螺旋菌。
養胃的生活習慣及預防方法
規律性進食:儘量三餐定時定量
其實遇到好吃的想多吃兩口乃人之常情。但是長期這樣一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頓,不合口味的就餓一頓,容易易造成胃的蠕動功能紊亂,並且促進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炎或胃潰瘍。
避免飯後馬上躺著或劇烈運動
吃飽後2~3小時再躺下去睡,躺著不容易消化,也會讓胃酸逆流。
避免壓力過大
嘗試找到紓壓的方式,釋放壓力,比如聽音樂、看電影等。
有抽煙、喝酒的習慣需戒掉。
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嚥
使食物在口腔內得到充分的磨切,並與唾液混合,這樣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使食物更易於消化
維持正常體重和正常體脂率
體重過重的人容易使胃酸逆流,適當地運動可以幫助控制體重
日常生活避免飲用酒精、碳酸飲料。含咖啡因飲料,如:茶、咖啡。
少吃刺激性食物。
不要大量進食容易生痰的食物
如:巧克力、甜食痰來自無法被脾胃消化及吸收的食物,進食此類食物增加胃的負擔,刺激胃酸分泌。
少吃高脂肪食物
太油的食物較難消化的食物會影響胃排空時間,胃排空時間長,導致胃需要分泌更多胃酸來消化食物,就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少吃寒性蔬果,如:蕃茄、柑橘、香蕉。
不要大量進食易消化不良的食物,如:糯米、乳製品、發酵食品。
喝水時須避免一次性喝太多水
有“火燒心”症狀時,這樣會造成胃部的壓力,建議小口小口地喝水即可幫助“火燒心”舒緩
多吃蔬菜:當胃酸過多,吃蔬菜,容易緩解。因為蔬菜、油脂含量低,可降低胃酸的分泌、加速胃的排空速度。
建議市民注意健康,並且如果發現任何異常胃痛,還應及時求診。更多胃痛知識